Wednesday, July 22, 2009
2009馬六甲慈青幹訓營 - 心得篇
每當齋戒月的時候都會提倡吃素,在一次的響應齋戒的時候,我曾經勾選要嘗試持齋一個月或者一星期也好,但,往往都是一天兩天就算了。從營隊當中,再次讓我看到及了解到原來宰殺的過程當中是那麽殘酷的,把它們活生生砍下頭及腳,血淋淋的灑出一地。我心聲閔起悲心,爲何那樣的殘忍,它們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靈性的動物。何曾幾次,我自己也是曾殺了一條魚,雖然那只魚已經死亡,但爲了家人而被迫這樣做,但卻沒想到,那只魚的眼睛像似跟你説話“爲什麽要殺我呢?”,當時,我淚流了下來,要懺悔自己做的事情。一念之下,發願要持素一輩子來守戒清靜護心門。
晨鐘起、薰法香,為什麼師公上人要一直鼓勵我們慈青們呢?每天都得要早起來聼上人開示,那倒不如睡個覺,養足精神不是更好嗎?此時才發覺到師公上人希望靜思法脈能傳承下去,一點一滴的傳授給弟子們,讓我們好好的記住,也可以從中在人間菩提及菩提心要慢慢去了解與體會上人的心,跟隨上人的腳步。
一聲聲的“吾等弟子當緊記,敬請上人莫憂慮”,令我流下懺悔和感恩的淚水。慈青夥伴們,世間有許多微妙的事情,譬如心境。有時候一點點起心動念,就差之毫墮,失之千里了。師公上人每天時時刻刻都提醒慈青們在有限的時間内擔負多重的工作,那是訓練自己能成爲時間的調配者良機,也是幫助自我成長的時機啊。
感恩師伯、師姑、師兄姐、學長姐,慈青夥伴們,有您們的相伴,讓我不孤單的走下去,有您們的愛,讓我深受有一家人的感覺。無限的感恩。
敦拉薩大學 黃玉妹 感恩合十
2009年慈青迎新茶會 -- 永恒的回憶
2009年古晉慈青迎新茶會

Tuesday, July 21, 2009
《人間菩提》慧語啟心播善種 (2009/07/19)
慎護一念遠禍端
勤耘良田播善種
一生無量偏清流
靜思語感化人心,一走就是二十年,而靜思語的薰陶,也讓一位慈濟技術學院一年級的學生敞開封閉的心。他出生時腦部缺氧,導致學習遲緩,但在加入慈濟兒童精 進班,讀了靜思語後,他學會善解,也打開心門。證嚴上人說,好話一句,就像清泉般沖洗人們的心靈,期勉大家推廣靜思語,淨化人心,化解紛爭煩憂。
利用課餘或假日投入社區關懷活動,就讀慈濟技術學院的古富宇,把靜思好話製成小卡片,和人結善緣。從小因為學習遲緩,使他的求學過程充滿著被體罰的恐懼,但接觸靜思語後,一句句法語,使他學會善解,也打開他封閉已久的心。
證嚴上人開示:「一個迷的點,有了這一句話,就如清泉一樣,把我心裡這個汙點一沖而乾淨,這都是要人能弘法,人能弘道,好話就滿街跑,這也要有人去推動。」
好話滿街跑,為的是要把善念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包含計程車、遊覽車,紛紛響應,在車上張貼靜思語,期盼淨化心靈的好話,能讓路人或是遊客沉澱思緒,破除迷惑,守住清淨明朗的一念心。
證嚴上人開示:「一念心的動念,它可以放散到普天之下,可以收斂到一念的心裡,無形無蹤,你看不到,不過它的力量可大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心靈這一顆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
好話入心,心存一念善,就像農夫耕耘心地良田,引出清流,洗滌汙垢,才能打造一片菩提林。
證嚴法師開示內容
看看,在雅加達,前天有一個自殺炸彈,兩家五星級的大飯店,在瞬間,前後不到五分鐘,就被炸了,死傷也不少,這都是人為。人為的很可怕。
天災的很令人擔心,人為的更令人可怕,這都是一念心。心不調好,的確也夠人煩惱了。
想到佛陀時代,佛陀在世時,還不都是要調整人心!都是要想辦法用種種的方法,用對方法,眾生就容易接受。
其實,不管是佛陀時代,到現在二千多年後,看,不都是人人還是停滯在,人事物的面對,不都是在喜怒哀樂中嗎?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這樣子。不過,佛陀不能不教,不能不引導。假如不教、不引、不導,這個世界會更亂,會更惡劣。
所以這都是佛陀,用智慧來指導我們,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用方法。
所以,我們最近看到了靜思語,簡單的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生的觀念。
但是是不是一句話,就可以適應人人了呢?不一定!
我們有第一本、第二本、第三本。這麼多這麼多的法、靜思語,還要自己去找、去看,哪一句話最受用。
雖然也不知道哪一句話可以讓不同的人感到最受用?不過當大家把好話滿街跑之後,也許不同的每一句簡單的話,說不定我們在這裡,看到沒有感覺,走到那裡看到那一句話,就是有感覺了!
也序就是剛好是我心靈中迷惑的點,這個迷點,有了這一句話,就如清泉一樣,把我內心的這個污點,一沖而乾淨。這都是要人能弘法。人能弘道,好話就滿街跑,這也是要有人去推動。
尤其是老師們教導學生——
不只是學校支持,還有家長也很同意,感覺孩子,上了靜思語課以後,就是很有禮貌。還有的家長就說,他在學校學到的,就會回家跟父母分享。連這麼小的小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就可以帶回家裡。
所以學,是在人群中學法,生活中應用,我們真的要在人群中學法。這些無不都是簡單的話,每一個人只要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無不都是法呢!但是,一定要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真能有感受用到。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心照顧好,要不然,一念偏,那就是行為千錯;只要一念心偏了,我們的行為就步步皆錯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心照顧好。
天災已經夠讓我們擔心、煩惱,很煩惱了,很擔憂。再加上如果人的心念有一念偏差,對社會破壞的力量也是很大。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教育。
看看我們技術學院裡的古富宇。
他從小的時候生下來,因為有一點缺氧,所以小時候開始,有一點感覺到跟不上其他的人,有一點學習遲緩的跡象。所以媽媽很擔心,就算是四處去求神、託佛,但是媽媽還是很擔心。
一直到有一個機會,這個緣,因為她是會員,我們的委員到她家去,看她這麼煩惱,才跟她說:「我們有兒童精進班,要不然妳把孩子,帶來兒童精進班?」從那個時候開始,孩子學會了與人的關係互動,要不他都不說話。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古富宇:「還沒加入之前,就很像是啞巴,能像啞巴這樣形容,我都不說話。到那邊以後,就很多人矯正我自閉的觀念,轉換成好的觀念。」
兒童精進班這種帶動下,也慢慢啟開了他的心門,他會跟人家互動,靜思語聽進去了,老師罵他,他都會善解。所以老師的打、或是罵,他都說要感恩,這種懂得感恩,心胸開闊,他也都會自我反省:「老師會罵、會打,都是因為我不用功,反而感恩老師。」
所以用這樣的心態,他慢慢打開了心門,就開始在進步。從中學,而且一直到了我們的技術學院,他現在跟一般同年齡的孩子,沒有差別,而且更善良。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古富宇:「要克服困難,而不要被困難克服,挫折雖然有時候會很大,可是,還是要去克服。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他知道人一定要用愛心付出,這都是一個好的教育。
所以好話入心,受用則是善,好的話入我們的心,照這樣落實在生活中,這叫做善。所以我們要學會耕心地的農田、良田,耕心地的良田。
常常跟大家說:「我們要做一個農夫,人的心地都有一畝良田。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廣播,撒下了愛的種子;不只是撒下愛的種子,還要不斷地引清流,來灌溉秧苗。」這就是法。
各位菩薩們,我們真正要講究這一念心,一念心的動念,它可以擴散到普天之下,可以收斂到了一念的心靈。心念的力量,無形無蹤,你看不到,不過它的力量可大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心靈這一顆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好吧,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109
古晉慈少課程 宣導好話一條街




二OO九年七月十二日,風和日麗的早晨,迎來親子班和慈少班的同學們,滿心期盼地將課堂上所學落實在生活中。親子班的家長和孩子們參訪慈濟古晉環保教育中 心,認識環保的意義、學習資源回收和分類。另一廂,慈少班同學在學長和輔導爸爸媽媽的帶領下,人人手持靜思語,走入肯雅蘭商區,將句句好話、句句祝福送出 去。
◎ 慈少班推廣好話一條街
慈濟古晉“好話一條街”活動同一天開跑。二十位慈少班同學,在慈青、慈青學長、師姑師伯的陪同下,走入肯雅蘭商區。該區有不少餐飲業者、服裝、蛋糕店、雜貨等商家,大夥兒登門拜訪,送上一句句靜思語好話。
也許慈少們第一次戶外走訪,大伙顯得不自在和害臊,在眾人的陪伴下,鼓起勇氣向商家推廣。他們不畏懼辛勞,走進一間又一間商店,希望把祝福送上門。每走進 一家商行,大夥兒露出笑顏耐心說明來意。若店家表示認同,志工才將靜思語好話貼在店內。只要多一個人被靜思語感動,淨化人心的目標又邁前一小步。
“寧靜最美,安定最樂”是漫畫與書籍出租店的老闆劉永福親自挑選的靜思語,他請志工把它貼在最顯眼的位置,讓顧客及經過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這句好話。
“遇到什麼事情,我們要平靜下來,靜靜地思考,再做決定,比較不會做錯事,或是隨意對人發脾氣,拿別人來‘開刀’就不太好。”“所以我會說安定最樂!”劉永福歡喜地和志工分享。
“剛開始,心裡難免會很緊張,但是也很希望能詳細解釋靜思語的意義,讓老闆們了解。”十四歲的卓恩分享。如果商家反應不好,她難免會感到失落,但是當靜思語順利送出去的時候,就覺得非常開心。
“心美,看什麼都美”是卓恩最受用的一句,她說,凡事都不要往壞的方面想,要有積極正向的思考,就能看到希望。
“除了商家的老闆們,我們也沒有忽略顧客或路人,與他們結好緣,送上一句祝福,也推廣靜思語好話。”若下次還有類似的活動,卓恩希望邀約更多朋友一起來參與。
“起初,有些商家以為這是要付費的宣傳,都不太願意接受,後來我們努力地解說,他們明白後就歡喜接受了。”潘佳琳學長分享道,“這是一句好話,更是一個祝福。”
有位叔叔很好奇,一直跟隨志工的步伐,發現大夥兒原來在推廣靜思語。“心美,看什麼都美”是他最喜歡的一句,志工們也歡喜將祝福送給他。
人心不古的現今社會,靜思語就如一股清流,洗滌染塵的心靈,只要多一人響應,就多一分美善的力量。期許一句一句好話,進入有緣人的心田裡,心念一轉,方向就正確了。
此篇章節截自: 原篇報道 “古晉親子及慈少課程 做環保護大地 宣導好話一條街” http://www.tzuchimalacca.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058&Itemid=62
Wednesday, July 15, 2009
《人間菩提》大愛傳承在德本 (2009/07/13)
白衣大士戶貧病
下鄉訪視親照拂
惜法踐履無時差
由於今年國際護士大會於南非德本舉行,與台灣護理學會同行參與的三位花蓮慈濟醫院主管鍾惠君、賴惠玲及王淑貞,與人醫會會員李作英師姊(振興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特地安排空檔下鄉訪貧,並且關懷一位因病中風的當地志工、慈維師姊。實際體會到當地缺乏正確醫護觀念後,護理同仁也決定回台後要錄製教學影片,傳回南非做宣導。證嚴上人開示,感恩慈濟人把握分秒,跨越遙遠距離,傳遞真誠大愛。
九十多個國家的護理人員齊聚南非德本,舉辦第二十四屆國際護理年會,花蓮慈院包含護理部鐘惠君副主任在內等護理同仁,也前往參加交流,要學習更先進更適合的護理方式;同時把握機會,跟著南非慈濟志工的腳步下鄉,要傳遞白衣大士無國界的溫暖膚慰。
除了訪視貧苦,護理同仁特地到了南非慈濟志工、慈維師姊家中關懷,發揮護理專業為中風的慈維師姊清理身體及週遭環境。在感受到當地缺乏正確醫護觀念後,護理同仁還發願要製作護理教學影片,讓所有志工能學習成長。
用真誠善念跨越種族國界的藩籬,在南非慈濟志工的牽引下,來自台灣的白衣大士要用最溫柔的心,最適合的護理方式,膚慰病苦。
*p/s 希望大家快快到以下網址去聆聽上人的慈悲開示哦。
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098
Monday, July 13, 2009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7. 心寬念純 諸法性空
凡夫就是這樣,心性總是沉沉浮浮,現在聽知道了,道理是這樣,離開了這個聽 了解的境界,面對著云云無量數的人,或者是很多煩惱事一來,無明又再起來了。
所以我們每天都是要洗心,洗心就是去除心欲無明之念。我們要事先自我提高警覺,我們的心欲若一產生,貪念一起,那就是無明的念就生出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都要有那分戒慎,提防我們的心欲。這就是第一件事情——洗滌心欲無明。
再來我們就是不能疏忽去,再起顛倒亂想。當六根接觸到外面的六塵的時候,我們的心欲不要那樣動不動就產生;即使是我們自己獨處時,我們也要預防這種顛倒的亂想。
雖然和外面有什麼事情接觸到,我們的心很不舒服,忍著、忍著。忍著下來後,到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就覺得我就是要忍耐;但若是只有忍耐而消化不了,忍耐消化不了就會變成了心病。
所以不只是忍,還要「忍而無忍」,事情過了後,就不要常常放在心理,那樣結仇連禍。雖然你沒有表達出來,放在內心那種怨恨,也會變成一顆種子。這輩子種子雖然沒有起動作,但是因為種子存在,當來生看到那個人你就是不喜歡;來生我們若沒有那種因緣可修行,他對我們不歡喜,我們對他有恨意,那自然很容易因和緣又是再結合起來,又是再結仇連禍。
所以既然就是要斷煩惱,我們就要徹底斷;現在有什麼事情,現在就完了。
就如似我們早上吃飯後,到了中午過後都消化掉了,沒有了;所以只是將今天吃的飯,能夠化成了有營養,吸收進我們的身體。其實最後什麼都沒有了。
總而言之,我們不要和人常常就是積著一個恨意。我們要時時和人結好緣,惡緣不能結,要結好緣。
所以要如何才能夠和人結好緣?時時抱著感恩心。那怕即使對方對我們有很多的刁難,我們明明知道對方對我們有刁難,但是我們要感恩。
培養這念感恩心,因為他對我們刁難,我們才能成長我們的智慧;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的忍力有多強,了解我們忍的力量。而且忍過後,就知道我們的心能有多寬。
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培養這分對人的感恩心。我們若時時對人感恩,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來我們就是都尊重,無論對任何人事物我們就是都愛。我們若能夠這樣,這輩子的修行,就能讓我們培養出這顆種子、因子。
那以現在的醫療科學叫做基因,那麼對我們而言應該是因子,就是因的種子。那將來我們帶去的時候,我們的心都很純真,念純心寬,這就是在訓練我們的脾氣。
我們若能夠這一輩子,時時都是心寬念純,那這樣我們就能夠肯定,我們內心的這顆種子是很純,很純真。那很清淨,沒有含雜念的雜緣,沒有含雜惡的雜染著,所以我們真正的要重視因緣。
在之前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生善滅惡滅罪生福》我們也有說過了,因緣就是要讓我們,去體悟到諸法無性,也可以說諸法性空。
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生善滅惡滅罪生福》已經向大家解釋過了,因有如同一株花的種子。這顆種子,光是種子無法成為一朵花,它一定要種下來,不能缺土壤;種子和泥土若沒有水,這棵種子也無法發芽,也無法開花。但是種子是種子,泥土是泥土,只有泥土,沒有種子,要它開出一朵花起來,不可能。有種子、有泥土,沒有水,也無法開花。而水是水,這個水,若沒土,又沒種子,它也不能開花。
總而言之,這個緣要會合起來,那才能有辦法成果;所以分開都是空,分開不能成一朵花。世間萬物都是一樣,所以它一定要會合起來,分開就沒有了,所以能讓我們體會諸法性空。
這是我們學佛舉一反三;對你說了一項,你就能知道,原來都是這樣。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器官缺一不可。這個器官離不開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起來很調順,我們的身體健康;四大若其中一大不調,那就不健康了。
這人體也是一樣,分開什麼都沒有了。是我的頭嗎?光是一顆頭,讓人看到了也害怕。有頭就是要有身體;有身體,若沒有雙手、沒有雙腳,沒有雙手就無法做事,沒有雙腳走路就很辛苦,行不通了,那所以我們缺一不可。一個很完整的人,一定要整個形狀具足,所以「手」不能夠叫做「人」,「腳」也不能叫做「人」;所以完全全部都具足才是一個人。
所以東西各有名相啊,但是分開就沒有什麼,同樣的意思。
第二就是觀果報,我們前面知道因緣,因緣要會合;若沒有會合,那一切全都不會發生;就是會合起來才會發生,所以因緣我們要重視。
再來的果報我們也要重視——有了因緣,一定有果報。果報就是說我們常常提高警覺,要知道果報,我們要懼怕,我們要知道說這個因果報應,我們一定要懂得怕。因為世間多陷阱啊,因為我們若一不小心那造了惡,這種控制不了的,就是讓我們自己控制不了。起心動念真的是很容易,無論口業、身業、心業,心一動,身體就去造作。開口動舌無不是業,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高那個警覺啊,絕對不要有一點起心動念。
還要知道這種惡道,我們若是有一點偏差去造了惡,那個惡道一墮下去就很久,無了時。
你們可知道,地獄一天到底人間有多久呢?在《地藏經》你們曾聽過,曾聽過的人應該就知道,地獄一天在人間要算劫,這個劫就是長時間,無限量。尤其是在我們人間,在受苦的日子是很難捱,若是一個人生病了,好像似下鐵床地獄。這鐵床地獄,生病的人只知道自己生病,病得很痛苦很痛苦,所以一人亦滿、多人亦滿。
這在《地藏經》中,不是這樣說嗎,意思就是說——最痛苦的人就是我,好像似一間病房裡面那麼多人,我都感受不到別人,在那裡如何的痛苦;我只能感受到我自己的痛苦,我總是覺得我就是最痛苦的人。
那種的苦不堪言,真的不是用世間,什麼樣的言詞能夠來形容,所以那種苦真的是很不堪言。
我看到一段很短的新聞,但是很悲慘。我們知道在我們地球上面,還有多少貧窮苦難,尤其是無辦法生活下去那種的人生。在海地,海地在地球上面,在美洲那裏,有一個地方就是那麼樣的貧窮。那裡的人想盡辦法,就想要偷渡來到美國,看能否過好一點的生活,看是否有什麼樣的工作可做,能夠過好的生活,改變他們的人生。
但是要偷渡是非常的危險,歷盡了很多艱難危險。但是他們無論看到前面的人,已經遭遇了不幸,或者是慘死海中,或者是等等,但是他們還是一心一意,要到美國去。
所以他們搭乘了一艘帆船,這艘帆船已經是非常的老舊,也破爛了。但是船上載著一大群人,超過百人的船,在這艘這麼樣老舊的帆船,想要偷渡。要越過這個汪洋到美國去,那是多麼冒險,但是他們就是這樣堅決。
很可能這颼船載滿人時,才離開那個岸邊差不多半哩,還在岸邊不遠處,忽然間,一群的鯊魚,那個鯊魚群那樣整個包圍過來,將這鎪船就掀翻了。大家看到時後,都知道要去救援,然而魚群那麼樣多,只能眼睜睜看著那個鯊魚在咬人,那種的畫面無法形容,真的是驚心動魄。
事後知道,撿到屍體撈起來,都已經那樣殘碎破裂了,至少有二十人的屍體殘碎破裂;還有六、七十人,行蹤不明,都不見了。這些人還能夠活著嗎?應該都是在鯊魚群的肚子裡。那這是發生在那個離岸不遠的地方。
大家眼睜睜的看著那裡整群的鯊魚出現包圍著,就此這些人就消失了。失蹤的失蹤,撿到的屍體最少二十人以上,看這是人生的悲劇。
既然那他出生在,這種這麼貧窮的地方,不是他選擇要去的;也是應該要說,過去他生的業,帶到那個他不想去,卻由不得自己的地方。
所以出生來就是在那裡,他的果報就是在那裡,依報在那裡。當然這群人,他的正報想要脫離那個苦,也是逃不過這個災難,所以這種的果報很可怕。
那是不是一死百了呢?假使過去生也是造了很多惡,這一生結束之後,來生又是去哪裡呢?無奈啊!海地這些人,他們想要脫離這種,這麼樣貧窮的環境,要去找一個他們生活,能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這個果報就是由不得他們,結果還是喪生在鯊魚群中。
那這樣的人生結束了嗎?不知道!將來是不是結束了這段的人生,他就能到嚮往的美國呢?或者是換一個軀體,是否能夠生在幸福的家庭?或者是餘報未盡,還要往生到苦難的地方繼續受苦,這都是前途茫茫!
所以說起來,果報就是從因緣而來。要怎樣如何改變那個苦難的果報,也要有好的因緣。所以叫做因緣果報,這兩種應該是一樣,互相關聯。
所以我們要知道,因緣諸法性空,分開沒有合在一起沒有作用;那這個果報是這個因緣已經造成了,造成以後那這個因果不昧。
他造惡業,他一定就是要墮落惡道,這是誰也幫助不了。要等到他的業盡,還要再來受人間的餘報,還未完的報應還是要繼續。
所以,各位,我們學佛要能知道——第一要觀因緣,第二要觀果報。
唉!人間所看到的很多苦難,所以師父才常對大家說:「見苦知福。」知福呢,我們就要惜福,惜福就要再造福啊;那造一些好因,那結一些好緣,將來我們才不必擔心那種惡道的可怕。
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
* p/s 希望大家可以常常薰法香哦。 Ah Piang 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