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古晉慈青生活營 知足感恩就是幸福

【陳佩莉、李小思、官慧玲/古晉報導】三天兩夜的慈青生活營,讓這群大專生重新體驗幸福的定義,改變人生的觀念。

圖:學員黃玉妹協助照顧戶清洗充滿尿騷味的環境,並用心地為她修剪指甲。【攝影:李小思】




“很幸福,點點滴滴的相處;很幸福,不會就這樣結束;人生路許多苦,因為有你不孤獨……”


扣人心弦的主題曲《很幸福》的音符,在慈濟古晉聯絡處蕩漾著,掀開了古晉第七屆慈青生活營的序幕。
“希望大家都能將心掏空、放慢腳步,以單純的心去體驗幸福的味道。”慈青輔導師姑溫慈洋叮嚀學員。生活營裏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幸福氣息,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方、不同科系的學員,皆為有緣相聚而歡喜。這三天兩夜的營隊,迎來了三十七位學員,包括砂拉越大學總校、醫學院和峇都林當師訓學院的大專生。
“生命應該像一首歌,有高音有低音,才能奏出一首好聽的歌曲……”學員長以生動活潑的開場方式,帶出生活營的主題--“譜出幸福的樂章”。



◎ 讓生命更精采
“小學過後我都沒再梳這種髮型了。”學員貝淑玲覺得自己的臉蛋很圓,頭髮要放下來才好看。
“哈!好像回到小學時期。”從開始的不情願,到接受自己的新造型,她開心地摸起自己的兩條“小尾巴”。
貝淑玲表示自己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吃飯、睡覺、說話那麼簡單的事,還需要學習。
她說:“我很粗魯,說話很大聲,來到這裏聽到大家說話都小小聲的,才學習到要輕聲細語。”
她對自己最大的期許,就是像學長姊一樣,善於安排時間,除了課業外還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讓生命更精采。


◎ 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在
透過遊戲及影片,學員們走入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讓這群平常生活在幸福框框中的年輕人,打開生命的視野,重建新的人生觀。
“如果自己就是那個需要尋找骨髓配對的人,又遇到那麼多的困難和不確定,那該怎麼辦!”學員黃玉妹在遊戲中扮演尋找骨髓的主角,她的心情隨著影片中的勸髓、送髓而坐立不安,更深深地體會到患者的心靈煎熬,頓時留下淚水。
她憶起母親八年前因為無常到來,忽然躺在病床上,三天後就撒手人寰,讓她頓時手足無措,留下來不及孝順的遺憾!
“雖然爸爸媽媽已經不在身邊,但我會好好完成大學學業,因為這是他們的心願。我會好好愛惜自己,來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情!”黃玉妹說道。
學員們矇上眼睛,專心地聽著廣播話劇的演出--劇中的孩子離鄉背井求學,父母的叮嚀和關懷,被誤以為是管制和嘮叨,傷害了老人家的心,卻不以為意!父母勞心勞力地工作,辛苦供孩子們讀書,連生病了也不捨花錢看醫生。孩子獲知後愧疚不已,趕回家的路上卻發生車禍,留下來不及孝順的遺憾……

學員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觸,更按捺不住離鄉背景的孤單情緒與對雙親的思念,大夥兒在黑暗中抽泣。一字一淚的家書,寫得密密麻麻,是孩子們的心聲,看在志工的眼裏,有不捨也有感動。








◎ 幸福在身邊
透過家訪,學員們近距離接觸,並親身體驗和見證苦難人生。看到殘而不廢的生命、見證父母對孩子偉大的愛、有人因無常和病苦而掙扎求存,連基本的生活起居都須依靠別人協助……見苦知福,讓這群年輕人對幸福重新下註解。
來到照顧戶陳錫鄰的家,撲鼻的尿騷味卻沒阻擋學員們助人的心念,在志工的鼓勵下,一同為照顧戶打掃居家環境。不管是洗地抹地,還是清理床鋪,甚至為老太太修剪指甲,學員們用心用愛,只希望可以讓她感受到人間的關懷和愛。
“唱歌是要帶給照顧戶歡樂!看到她們笑,就是最大的滿足了!”學員魯騎樂除了參與大掃除外,也帶動活潑的氣氛,為照顧戶帶來好多動聽的歌曲。
“以前我覺得天下可憐的人那麼多,幫也幫不完,不要接觸他們就好了!現在我的觀念改變了,如果自己有能力,應該要去幫助人!因為助人的過程,其實是在幫助自己!”魯騎樂表示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做善事,覺得很開心和有滿足感。

“付出的過程,讓我學習關懷別人!”學員黃玉妹表示。

“看到照顧戶開心自己也開心,我會盡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學員馬祥欣說道。

“因為幸福,我能坐在這裏!因為家人的關懷和愛,讓我勇敢地活下去!”學員王金玉與眾分享她所體驗的幸福。

“珍惜身邊的一切,就猶如珍惜自己!”學員李妍涵分享最真的感受。

“我覺得自己不只是幸福,而且有能力給別人幸福!要感恩父母及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未來走得更平順!”小隊輔鄭煒達分享。

“幸福就是珍惜身邊所有的人事物!”學員長張欣慧表示。

小小的營隊,讓這一群大專的孩子們,重新體驗幸福的定義,改變人生的觀念。原來幸福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追求,只要知足、感恩,就能發現幸福圍繞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注:此報道轉載自慈濟快報。

No comments: